免費咨詢熱線
18628626677從1885年卡爾·本茨發明第一臺現代汽車以來,汽車產業從未像今天一樣成為如此多技術變革的交匯點,涉及能源、交通、通信、計算機等諸多行業。汽車新四化——電動化、智能化、網聯化、共享化浪潮開啟,百年汽車產業正站在大變局大洗牌的黎明前夜。
變局之一:特斯拉等新勢力崛起,互聯網、半導體等科技巨頭跨界進入,汽車產業競爭格局重塑、核心價值鏈重構,部分OEM未來或淪為代工廠。1)格局重塑: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利用自身的先發優勢和互聯網基因,正不斷搶占傳統車企市場份額。2019年1至11月特斯拉Model 3北美市場的銷量達到12.8萬輛,超過同級別寶馬2/3/4/5系(參數|圖片)銷量之和(10.4萬)、奔馳C/CLA/CLS/E系之和(9.5萬)、奧迪A3/
A4(參數|圖片)/A5/
A6(參數|圖片)之和(7萬)。另一面,通用、福特等傳統車企陸續裁員,FCA(菲亞特克萊斯勒)和PSA(標致雪鐵龍)合并成為全球第四大車企,傳統車企抱團取暖與新勢力的高歌猛進形成鮮明對比。2)價值鏈重構:未來汽車產業的核心價值將不再是發動機、車身、底盤,而是電池、芯片、車載系統、數據。做蛋糕可能是傳統車企,而吃蛋糕的可能是新勢力。全球最大的車企大眾宣布,將成為一家軟件驅動的公司,并設立了“Digital Car&;Service”部門,大力推動數字化轉型。豐田公司宣布,豐田將從汽車公司轉型為移動出行公司,他們的競爭對手已經不是曾經的奔馳、寶馬和大眾,而是蘋果、谷歌等。谷歌、高通、英偉達、華為、阿里、百度等巨頭已通過合作、授權或供應商等身份等嵌入智能駕駛細分環節,未來可能占據行業重要的價值點。部分無法掌握核心技術的車企只能逐漸被邊緣化,甚至淪為代工廠。
變局之二:當今歐洲、日韓等國政府紛紛加速電動化轉型,一次次驗證十年前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戰略的前瞻性。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經過十年的規劃和培育,已具備一定先發優勢和規模優勢,中國汽車人離汽車強國的夢想從未如此近過。然而2019年特斯拉在上海獨資建廠并于12月30日實現交付,Model 3(參數|圖片)補貼后售價低于30萬,面對這條“鯰魚”,中國汽車自主品牌能否守住先發優勢?1)歐美日韓通過頂層設計與車企自下而上推動電動化轉型:2019年4月,歐盟發布史上最嚴碳排放標準《2019/631文件》,挪威、荷蘭、英國、法國、葡萄牙設定燃油車禁售時間分別為2025、2030、2040、2040、2040年,發展新能源汽車成唯一出路;德國已立法確認境內電動車補貼不降反升,售價4萬歐
元(參數|圖片)以下的純電動車補貼由4000歐元提高至6000歐元;車企加大投入,大眾將原計劃到2030年生產的電動車數量從1500萬臺增加到2200萬臺。2)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急需補齊短板,將先發和規模優勢轉化為技術和品牌優勢:2019上半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售56.3萬輛,全球市場份額達到56.9%,遠高于歐盟的20%,三電系統、充電基礎設施等產業鏈配套初步形成;1-11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前十車企中,自主品牌占據4席(比亞迪、北汽、上汽、吉利)。然而,中國新能源汽車大部分依靠內銷,2019年1至9月美國、歐盟、日本市場暢銷電動車型無一中國品牌。部分核心零部件高度依賴進口,如電控核心零部件IGBT器件和圖像處理芯片。2018年全球IGBT市場中德國、日本、美國分別占比34.3%、7.2%、24.9%;圖像處理芯片基本被英偉達和Mobileye(被英特爾收購)壟斷。
變局之三:汽車產品屬性更加多元,汽車將成為軟件定義的智能移動終端。1)硬件變革:一方面,電池、電機、電控將取代發動機,汽車動力總成面臨百年來最大變革;另一方面,智能網聯將提升對于整車感知、交互與決策的需求,傳感器、中控屏、芯片將成為汽車的核心零部件;2)軟件變革:汽車電子電氣架構將由分布式向類似于智能手機的集中式架構(底層操作系統、芯片SOC)進化。軟硬件解耦,既實現硬件標準化,又實現軟件可重復開發利用,大量減少內部冗余。未來將出現汽車界的iOS與Android之爭;3)服務與生態變革:智能網聯汽車可以在生命周期內通過OTA空中升級持續更新應用,界面交互將賦予汽車更多應用場景——在無人駕駛的情況下,司機將有更多的自由時間,而車聯網技術使汽車隨時與辦公室、家、公共設施相聯,實現遠程控制。汽車將成為各種服務和應用的入口。
Copyright © 2002-2020 寶雞中鐵中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備案號:陜ICP備2021007604號-1